我是老樹公的契孫_林家成(書法家、信義書局負責人)☘
林家成(書法家、信義書局負責人) |
樹是有靈的,尤其是老樹,它不會說話,卻是人類的好朋友。
在鄉下,老樹,特別是枝葉張開如傘蓋、四季長綠的老樹,常常是附近居民休憩、閒話家常的場所。
後龍,我成長的小鎮,市街上也有幾棵老樹,最大的應該是菜市場的那棵老榕樹,它的樹冠覆蓋著整個市場。我猜想一定先有大樹,才有市集,在那古老的年代,四鄉的農民把種植的蔬菜挑到樹下交易,因而成市。到底經過多少的歲月,也許上百年,甚至二百年。樹大了自然引來無數的鳥兒築巢栖息,各種鳥類的鳴叫聲也成為人們生活的享受,而鎮民在樹蔭底下買賣蔬菜、水果.....等生活用品。
我因父親是市場上的固定菜販,假日都要到市場幫忙賣菜,因此學會菜市場一斤16兩的計算方式,也學會怎麼提著秤子秤重量,快速告訴顧客價錢。
在市場做生意的為了感謝老樹的庇蔭,在老樹主幹的東側蓋了一座小小的廟,面向著東方,供奉著「樹伯公」,廟雖簡陋,但在我小小的心靈裏,祂是靈聖的、宏偉的。
鎮上還有一棵大樹是跟我成長有關的,那是位在我老家西南方,三民路與中南街交叉口西北角上的老榕樹,樹下蓋有一座小廟,廟的名稱叫「黃吉公廟」,鎮上的耆老說是有一年風災過後,樹枝上掛著不知何處飄來的燈籠,燈籠上寫著「黃吉」,於是博筊問卜,知道祂想在此落腳,附近的居民便集資蓋了一間小小的廟供奉祂。
臺灣民間有一種風俗,小孩子不好養育、常生病便要為小孩子認一個契父,也就是「吃水米」,一般認契父的對象是找個比較有福氣的人,如果不是家境相當的,還會令對方認為是要沾他們的福氣,相對的會削減他們的福壽,因此就拜小神明為契父,以求庇佑平安長大。我小時候體弱多病,算命的又說剋父母,母親便把我帶去拜「黃吉公」,做祂的契孫。每到祂飛來的周年日,居民及契孫們都會準備祭品來祭拜,慎重的還聘請戱班演布袋戲或歌仔戲來酬謝神恩。聞說「黃吉公」還會託夢,什麼時候會有什麼災難,為了消災解厄,要大家吃齋三天不能殺生,為了村里平安,居民都會奉行。
「黃吉公」的大榕樹也是我經常會和年齡相當的孩子嬉戲的地方,也會爬到樹上去玩,大人們則在樹下下棋聊天,並且在比較粗的枝幹上綁上繩子配上鐵環當雙環來運動。
鎮上及鎮郊也有其他大樹,而且樹下都有大小不等的廟。姑且不論是不是因為做為「黃吉公」的契孫,我才能平安長大,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在「黃吉公」大榕樹下理解先民對樹木是懷抱著感恩之心的。
即使不是受到人們膜拜的大樹,道路兩旁的路樹也是受人愛護、珍惜的。在烈日下行走在林蔭道路上,令人倍感清爽。
樹,雖然不會言語,卻是有生命的,是人類的好朋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